騰訊發布智能教育解決方案,搭建教育中臺能否實現連接一切
今日,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CSIG總裁湯道生發布“騰訊WeLearning智能教育解決方案”。據了解,騰訊將通過WeLearning以底層能力和開放平臺搭建騰訊教育中臺,以高度兼容打破數據孤島,讓數據順暢流轉,真正實現智慧化教育。
芥末堆曾在《騰訊教育的新戰事》中分析過,如果要給巨頭們的教育業務選關鍵詞,代表上一輪嘗試的應是“教育電商”,而本輪關鍵詞則變革為了“基礎設施”。
而教育基礎設施這門生意的核心應為,通過技術和產品幫助無論是B端還是G端提升效率,考驗的是To B服務能力;和如何解決教育行業數字化升級中長久存在的“信息孤島”難題問題,打通不同產品間的數據溝通和連接。
但事實上,中國教育信息化同樣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內部盤根錯節著不同時期、不同廠商、不同設計理念信息化產品。這個打通既包括同一集團產品體系內部的打通,還包括與不同公司產品之間的互聯。
難題不但來自如何連接外部產品,更有來自內部產品打通的困難。對于公司結構日益復雜的騰訊集團,盡管頂層戰略相同,不同事業群無異于不同的公司,之間的業務協同和資源調動需要花費更多精力去協同和配合。
本次推出騰訊WeLearning智能教育解決方案,足以顯現騰訊在教育這一場新戰事上的決心。而騰訊面對這場新戰事的秘密武器,便是其中臺能力。
“騰訊教育中臺是WeLearning的核心。”湯道生表示,將把騰訊在連接、技術、內容等領域的積累,整合為體系化的底層能力,并通過開放平臺向合作伙伴輸出;通過統一的身份識別、數據標準、權限管理和知識圖譜,構建應用開發平臺,與開發者共同開發教育應用。針對學習、教學、管理、空間和服務等場景,為用戶提供便捷的服務和體系化的解決方案。
芥末堆了解到,WeLearning智能教育解決方案的具體實現形式為:通過騰訊教育中臺,開發者和用戶可以靈活地將技術、數據、內容整合到具體業務場景中,開發者可以實現教育應用的統一開發和統一接入;教育管理部門、老師、學生、家長、教育機構等,也可以通過WeLearning實現教育應用的統一調用和統一管理。
自今年5月,騰訊發布整體教育品牌以來,改變便一直發生在騰訊教育內部。
騰訊曾經的教育業務邏輯,是只做連接和內容兩件事。如今的騰訊教育在業務基礎邏輯上并無太大改變,“連接”仍為核心目標。“騰訊為學校、機構提供統一的數據標準,做數據的‘打底人’。”騰訊云副總裁、騰訊教育副總裁王濤表示。
騰訊教育整體業務板塊的出現,整合了此前散落在6個BG的20多個教育產品,首先解決了此前騰訊教育業務分散的歷史問題。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關鍵,在5月22日的發布會上,除了騰訊教育整體品牌,騰訊還發布了智慧教育技術中臺和騰訊智能教育聯合實驗室。
5月22日,在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CSIG總裁湯道生正式發布騰訊教育整體品牌。他表示,教育業務的三個目標是助力教育公平、個性和智慧化的實現;騰訊將把C端能力與經驗輸出,提供連接器,幫助企業服務用戶,提升供需匹配效率,實現C2B2C閉環。而在今年Q2財報中,騰訊也少見的提到了教育。
騰訊CSIG成立和騰訊中臺能力對外開放,讓騰訊自有教育產品間的互通、與集團其他業務的配合都成為可能,完成與其他教育合作合辦的通聯,最終實現整個行業的通聯成為可能。這意味著騰訊可以在教育線下場景中發揮其在移動支付、人臉識別等技術能力,而在線上場景可發揮其云計算、音視頻等技術能力。這也正是中國互聯網巨頭從線上延伸線下的優勢之一。
但想做教育基礎設施的并不止騰訊一家。開放中臺能力或許可以成為騰訊教育面對新戰事的秘密武器,但其未來可能面對的難題或許會主要來自內部,甚至還包括教育本身。
但不論如何,正如芥末堆此前分析,一個令人害怕的入局教育的巨頭必定不是攜帶大量資金,高舉高打的。真正可怕的是,一個有決心、有毅力、遵循教育規律的互聯網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