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兒童的九年義務教育之惑
為接收特殊需要兒童入學,廣州某學校舉行共融講座。
在同齡孩子的家長為中考焦慮的時候,樂樂的媽媽張丹(化名)陷入了另一種深深的焦慮:孩子即將失學,無處可去。
樂樂并非個例。《中國自閉癥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中國自閉癥患者已超1000萬,14歲以下的自閉癥兒童超過了200萬,且每年呈上升趨勢。而2018年發布的《適齡殘障兒童入學狀況調研報告》顯示,只有45%的殘障兒童少年在接受義務教育。
年限之惑
更讓張丹覺得難受的是——同齡孩子已經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但自己的孩子進入學校受教育的年限還不滿9年。
14歲的樂樂現在還沒有語言,在當地的一所特殊學校上學。
他是7歲入學的。
張丹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由于孩子的障礙比較重,所以他沒能在6周歲入學。
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凡年滿6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7周歲。適齡兒童、少年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或者休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提出申請,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準。
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院長、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副理事長許家成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殘疾孩子入學年齡和在校年齡的問題,2017年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條例第14條有明確的規定,首先,殘疾兒童青少年入學的年齡應當與當地普通的孩子的年齡和年限相同。但是補充了一條,必要時其入學年齡和在校的年齡可以適當提高。
“規定是規定,但是具體到各地的情況也不一樣。”張丹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由于樂樂就讀的學校沒有高中部,學校規定年滿15周歲必須離校。該校就讀的超過10名孩子的家長向法治周末記者證實了該規定的存在,但法治周末記者詢問此事時未得到學校工作人員的確認。
張丹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按一般兒童6周歲入學計算,接受完義務教育正好15歲。但是,大多數殘障兒童無法保證6歲入學,有的孩子八九歲才能入學,15歲前根本無法完成九年的義務教育,甚至有的孩子還沒有接受滿九年教育就已經成年了。
“雖然有規定說入學年齡和在校年齡可以適當提高,但沒有具體的標準,所以現在成了提高到多少是學校說了算。”張丹說。
由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救助兒童會和壹基金在2018年發布的《適齡殘障兒童入學狀況調研報告》顯示,在9484份有效家長問卷中,只有45%的殘障兒童少年在接受義務教育,處于休學、在康復機構、培訓機構、家里的占37%。申請入學的2465名受訪者中有28%申請失敗,3%雖成功入學,但目前已經休學或退學。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周詳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義務教育法中并沒有規定年齡的上限,但是由于義務教育的基礎性,18歲以上的“成年人”不宜與“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未成年人)一同接受教育,可以選擇以其他形式完成義務教育規定的內容。
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規定,各學段各類學籍變動的具體條件和要求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當地實際統籌制定。
而北京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中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年滿18周歲,不宜在校繼續學習的,應辦理退學手續。上海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中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籍中斷或休學期滿等原因連續3年以上未在校就讀且年齡已超過18周歲,視為終止學籍,按自動退學處理。